健康园地

常见的切口并发症-第二部分

2020年12月11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潘跃然

切口周围水泡

一般来说,术后伤口出现的水泡问题很少。但是,一旦出现则可能导致患者疼痛、不适、伤口持续渗液并且可能存在切口部位感染的风险。造成切口周围水泡的原因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

患者因素:年龄、性别、药物治疗方式、共患病、敷料或胶布过敏、皮肤状况、皮肤消毒剂过敏(如碘过敏)等;

手术因素:切口类型、切口肿胀、切口部位移动导致皮肤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使得敷料产生剪切力,另外部分切口周围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不均匀也可导致水泡形成等。

因此在观察和评估切口时,应当注意周围皮肤的状况,比如,是否存在脆弱、受损情况,是否存在外伤瘢痕,以及是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慢性皮肤疾病、皮肤过敏等可能影响患者皮肤的潜在医疗状况。应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①对有胶布过敏史的患者应该改用其他固定敷料的方式;

②预防切口周围水泡,切口敷料可选择高顺应性和拉伸性敷料,不损害切口周围皮肤,特别是关节部位活动时敷料伸缩具有高顺应性拉伸性,可减少水泡的发生;

③伤口敷料的柔韧性和粘贴性能很重要,尤其是容易出现肿胀的骨科手术切口更是如此,可采用具有良好顺应性和易贴易揭的敷料并且有良好的渗液吸收能力和防护能力,可减少更换敷料频率,有利于观察切口、更换敷料以及患者术后主动活动关节;

④有条件时使用新型带网片的皮肤胶,可以在伤口表面保持温和湿润的环境,减少可能由切口敷料与皮肤的摩擦造成的伤口愈合不良。

 水泡.jpg

切口周围瘀斑

骨科术后切口周围瘀斑常由于手术损伤、止血带使用、手术时间过长、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原因造成切口周围的皮下斑状出血。预防与处理应:

①术前评估患者药物服用史,尤其是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要尽量纠正或等待凝血功能正常才进行手术。术中避免使用止血带或缩短使用时间。手术操作轻柔,减少手术时间。

②如何平衡使用抗凝剂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出血风险没有明确的标准。多个研究报道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如若接受过度抗凝,会增加隐性失血、肢体肿胀、皮下瘀斑及伤口血肿发生的几率,因此应引起重视。

③建议术后预防血栓药物的使用原则为:VTE高危三结合综合预防,高出血风险慎用药物预防;应考虑VTE预防和出血风险平衡;抗凝药的最小化应用。

 瘀斑(麻烦把水印P掉).jpg

切口瘢痕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但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瘙痒、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等,给患者带来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严重的瘢痕(挛缩状)会影响关节的活动。高危人群为既往有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史。对于瘢痕预防与处理:

①推荐早期应用硅酮胶类敷料,可能会减少增生性瘢痕形成;

②对严重病例,可同时局部注射激素;

③对于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的瘢痕,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或去瘢痕治疗并早期使用硅酮胶敷料;

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压力治疗、带网片皮肤胶切口减张、光电技术等,或咨询伤口中心或瘢痕治疗中心;

⑤半年内禁烟酒、禁食刺激性食物。